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

工作心得與困難

今天看了諮誼的網誌(點我!),是關於[PEP-3個案評估與家長會談]的觀察紀錄。
諮宜有提到蠻多點是我平時沒有特別注意的部份,讓我覺得獲益良多。
其中諮誼提到的一點讓我思考了一下:

「與家長會談時,所給家長的意見不宜過度確保個案的癒後,最好能夠有所保留,或是請家長再諮詢他所屬的醫師或治療師,以免造成臨床醫師或治療師的困擾。」

回想起來,我當初的確給家長很肯定的建議是因為: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極度缺乏自信、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學習規劃沒有信心

這位家長給我的感受是:她已經從醫師和治療師尋求很多次有關[自閉症]診斷的正確性(家長一直覺的自己小孩只是[疑似自閉症])、他很需要一個肯定的聲音。

我想跟家長溝通的要點是:診斷是否確定並不是重點,重點要擺在與小朋友成長相關的各整職能需求與職能表現。身為家長,是最為了解孩子的角色,當自己對孩子有一些看法,最好與治療師和醫師討論,而與他們討論的時候,最好可以客觀地陳述事實,而不是一味地尋求治療師和醫師同意自己的看法。

我的作法:
我告訴個案的媽媽:小朋友還在發展階段,一定會有進步的空間,所以一定會進步。診斷是否確診定不是這麼重要,如果對小朋友已經有治療以外的規畫,可以放手去做,不一定要尋求治療師的認同或醫師的認同。至於要不要繼續治療,如果自己覺得小朋友有不需要治療的理由,也可以跟治療師和醫師討論。

家長的回饋:
1.接受[診斷是否確定]不是這麼重要(但我不確定他是否可以持續跳出診斷的框框)
2.接受小朋友的確有和一般小朋友不一樣、比較弱的地方

我沒有考量到的點:
1.是否家長對孩子的疾病還停留在[否認]的狀態,給予家長肯定的建議可能會加深他[否定]孩子有疾病的狀況。
2.儘管最了解孩子整體狀況是媽媽本人,但不代表媽媽可以做出對小朋友而言最適切的計畫,專業的協助對家長而言,也是非常不可或缺的。

沒有留言: